流動性是王道 上市房企美元債融資依舊火熱
有上市房企表示,在發行美元債的同時已配套了匯率風險對沖機制
■本報記者 張 歆
流動性為王!盡管票面利率走高且匯率波動加大,但上市房企對于美元債似乎熱度不減。
據《證券日報》記者了解,有部分上市房企在發債的同時已經配套了匯率風險對沖機制。不過,根據監管的最新要求,商業銀行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昨日起從0調整為20%,對于借美元債融資的企業而言,其對沖匯率風險的成本或將有所上升。
房企持續熱衷美元債
部分公司配套對沖機制
2013年以來,全球資本市場一度出現了超低利率環境,有中介機構將美元債描述為“企業到海外薅羊毛必備”進行推介,萬科2013年的美元債的票面利率確實也低至不足3%。
此外,對于內地房企而言,近年來國內融資成本的相對高企和難度的加大,使得有動力去海外尋求融資。來自中介機構的數據顯示,去年全年,房企境外融資總額達388.6億美元,同比2016年的140.6億美元大幅上漲176%。
《證券日報》記者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進行統計發現,今年以來,僅A股上市房企已經披露了25條關于美元債發行的公告。
即便是上市房企,美元債融資成本差距也較為懸殊。萬科最新披露的5年期浮息美元中期票據的票面利率為3個月倫敦同業拆借利率(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,簡寫LIBOR)加155個基點,該公司4月份披露的5年期定息票據的票面利率為4.15%;一家總部位于上海的上市房企近日披露,其子公司發行的約3年期浮息債券的票面利率為3個月美元LIBOR+4.85%;而某總部位于北方的大中型房企的3年期美元債券的票面利率為9%。
事實上,上述公司均屬于房地產業的頭部企業,從分散披露出來的信息來看,如果是中小上市房企或非上市房企,其美元債的融資利率大概率高于10%。
今年二季度以來,匯率波動的振幅加大,近期美元對人民幣更是有較大幅度的升值,房企美元債的融資成本面臨上升。
昨日,《證券日報》記者致電部分上市房企并獲悉,有部分房企在進行美元債融資的同時,做出了對沖匯率風險的安排。
有上市房企人士對記者表示,“公司進行美元債融資,一方面是因為其利率比較低,另一方面,也確保美元債融資體量在公司總的融資規模中占比不高。更重要的是,公司已經實施了匯率風險的對沖機制?!痹撊耸客瑫r告訴記者,這種風險對沖機制現在在行業內被普遍采用。
另一家上市房企的相關人士也表示,“公司已經設置了類似的匯率風險對沖機制,匯率的變動不會給融資成本帶來較大影響”。
不過,并非所有上市房企都對匯率進行了掉期。某家未配置對沖工具的上市房企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,“公司在發行美元債前,對于匯率風險已經進行了預判和考慮,財務方面也會采用其他方法降低風險?!?/p>
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上調
匯率對沖成本或將上升
雖然上市房企對于發行美元債可謂是已經思慮周全,但是今后一段時間內,匯率對沖機制的成本將會有所上升,從而間接推高房企的融資成本。
8月3日,離岸人民幣兌美元盤中跌破6.9。當日晚間,中國人民銀行稱,近期受貿易摩擦和國際匯市變化等因素影響,外匯市場出現了一些順周期波動的跡象,為防范宏觀金融風險,促進金融機構穩健經營,加強宏觀審慎管理,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18年8月6日起,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調整為20%。
百度百科顯示,所謂遠期結售匯業務是指客戶與銀行簽訂遠期結售匯協議,約定未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、金額、期限及匯率,到期時按照該協議訂明的幣種、金額、匯率辦理的結售匯業務。該業務對于有未來一段時間收、付外匯業務的客戶來說可以起到防范匯率風險,進行貨幣保值的作用。
需要說明的是,雖然客戶在簽訂協議之際并不需要立刻購匯,但是銀行需要相應在即期市場購入外匯。本次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(含期權和掉期)簽約額的20%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,相當于讓銀行為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而計提風險準備,從而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。換句話說,如果企業堅持進行匯率掉期等對沖行為,其業務成本也很可能有所上升。
免責聲明: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中創網無關。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,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、文字的真實性、完整性、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